米兰体育下载地址: 信息来源于@鳡鱼小王子,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中国水产,水产科学,科普中国。
可怜的鳡鱼明明是我国水域的原生顶级猎食者,对ECO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成员,但却总被人们以对待入侵物种的态度给嫌弃。

听着名字就知道他是鳡鱼专业户,但他显然不是鳡鱼爱好者,在其主页明确第写着:“消灭鳡鱼,维护水下和平!”他也是将鳡鱼当成“害鱼”看待的,不过他真的鳡鱼的纯正“黑粉”,其做的生意就是专门买卖鳡鱼。

可以看到在某处面积可能有30平方米的冷冻库里面,密密麻麻地塞满了鱼,它们的体型都不小,因为全部都是鳡鱼,而鳡鱼本就是最大能达2米的巨型鱼类,因此看起来格外的壮观。这一屋子的鳡鱼得有上千条了吧?

视频的结尾以博主聚焦到一条冰鲜的鳡鱼身上画上句号。这条鳡鱼的眼睛里没什么诡异的光,我倒是觉得它可能有些震惊。如果它是活着被放进来,估计临死前会认为自身是来到了“鳡鱼地狱”吧?

有个网友对博主大加赞赏,他说:“保护水生态!像你这样的杀手还是太少了,这些鳡鱼长大得吃多少鱼啊?”甚至有个网友认为鳡鱼的危害堪比清道夫,他明明知道鳡鱼是本土鱼,但依然这么想,他的理由是:“鳡鱼没有天敌。”

翻完了评论区,替鳡鱼说话的就两个网友,一个言简意赅:“生态平衡!”另一个语重心长地进行解释,可是他们都没什么人点赞。

人类常常从自身利益出发去评判一个物种的价值,鳡鱼为何会被大家疯狂嫌弃呢?究其根源还是因为它们的存在可能会跟人类的利益产生冲突,这怎么理解?
鳡鱼是大型顶级猎食者,长到米级对它们来说并不是难事,想要支撑这样的生长速度,它们自然就需要非常多的能量,于是它们一天就能摄入自身体重30%的鱼类。这种食量本来很正常的,我国水生系统足以支撑它们。但如果它们进入了人类圈起来的鱼塘中,那就可能将渔民精心养殖的经济鱼类,如鲢、鳙、草鱼、鲫鱼、鲤鱼给爽爽吃掉。

确实在养殖水域中,一旦混入一两条鳡鱼,就可能会引起整个鱼塘的收成遭受毁灭性打击。因此,从渔民和养殖者的直接经济利益出发,鳡鱼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强盗”、“害鱼”,是必须被清除的对象。
这种观念长期以来根深蒂固,再被很多营销号当成题材宣传后,使得很多压根不养鱼甚至都完全不涉及渔业的人也跟着认定鳡鱼就是坏的。

说的人实在太多了,导致人们选择性地忽视甚至否定了在自然水域中无法替代的生态价值。
鳡鱼作为顶级捕食者,它通过捕食那些弱小、病残的鱼类,以残酷的“优胜劣汰”的方式不但控制了中小型鱼类的种群数量,防止这些鱼类过度繁殖而消耗尽水域中的资源,还能保证了鱼群的总体健康和质量,维持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鳡鱼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天敌的,那如何确保它们不泛滥?这是很多鳡鱼反对者的主要论据。
鳡鱼的数量自然也是受到资源限制的。当水生资源增加后,鳡鱼通过大量捕食其他的鱼类,自身的数量也是会增加的,但吃得太多就会食物短缺,于是鳡鱼个体之间为争夺有限食物的种内竞争会变得极其激烈,那些体型较小的,比较弱的鳡鱼难以获得足够食物就会被淘汰。

整体种群生长速度减慢、死亡率升高,繁殖率也随之下降,从而使种群数量回落到与猎物资源相匹配的水平。
这是一种动态平衡的情况,你可能在网上看到过大量鳡鱼在水面活动的视频,那基本都拍摄于长江水域。长江水域在十年禁渔之下恢复了生机,鱼类数量增加,鳡鱼数量也增加了,这真的相当合情合理。万一鱼类数量又下降,鳡鱼自然会下降的,并不会泛滥。

而且别看成年鳡鱼很无敌,但它们的鱼卵和刚孵化的幼鱼也是会受到各种水生生物的捕食的,因此虽然繁殖力很强,但成活率相当低。这种策略确保了只有基因强大的个体才能存活,也天然地限制了成年种群的数量。
这个点我就没办法说什么了,倒不是因为我也觉得鳡鱼难吃,纯粹是因为我觉得口味这种东西非常私人,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也不能要求别人就得爱吃。只要不是对鳡鱼“恨屋及乌”,连同它们的口感味道也恨上了就行。

这个视频的评论区确实很多人都说鳡鱼非常难吃,肉质非常差,都不理解博主为何需要留这么多的鳡鱼!甚至是“最难吃”的级别,煮熟了连锅都要丢掉的级别!这个说法以前常用于青尾鲴,没想到也是给鳡鱼用上了。

就我个人而言,鳡鱼吃起来其实没让我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既没有特别好吃,也没有特别难吃,属于是吃不吃都行的鱼类。若能,我正常情况下不会吃,还在于鳡鱼在我们南方还真不便宜!
鳡鱼人工养殖并不多,野生鳡鱼每斤可达70~80元,养殖的也往往在40~60元一斤左右,我认为这个价钱还不如去买黑鱼,买鲢鳙。

我所在闽南地区不怎么吃鳡鱼,不过我知道这里好像有人会用鳡鱼去制作的鱼干,这种鱼干肉质结实劲道、回味还挺鲜的,确实是好吃的。

网上随便一查,各地都有不同的鳡鱼做法,不过鳡鱼确实是没有非常出名的菜,比如鳙鱼的“剁椒鱼头”,鳜鱼的“臭鳜鱼”之类的。这也许就佐证了它们确实受欢迎程度比较一般,但在大部分人的评价中,不至于到“难吃”的级别。